1.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史海钩沉

京剧团人物简介2

发布日期:2015-05-22 14:16:03   点击数:307

殷元和


祖籍河北,中共党员。1926年生于北京,自幼受父亲—著名京剧演员小奎官(殷斌奎)的熏陶,七岁入富连成,入科时,本属小“世”字科之末,改名殷世开,后世字辈出科后升为大“元”字辈,又改为殷元和。向宋富亭、侯喜瑞、孙盛文、谭世英、叶盛茂等学花脸;向丑角大师肖长华、郭春山学文丑;向名丑叶盛章学武丑,多才多艺,文武兼备。他翻打跌扑、大小筋斗、刀枪剑戟无不精通,厚底功、矮子功更为过硬,加之他聪明好学,善于模仿,深得先生们的喜爱,纷纷抢着给他说戏,因此师傅比别人多,戏也比别人学得多且广,深得名师真传。他向郝寿臣学《御果园》,向宋富亭学《钟馗嫁妹》,向孙盛文学《通天犀》,向谭世英学《火判》,向刘喜义学《打神州》,并由王连平亲授了《武当山》《状元印》《落马湖》等戏;郭春山、郭寿山等也都先后给他说过戏。后叶龙章出面让他拜花脸侯喜瑞为师,向他亲授了全部《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和《战宛城》中曹操的戏;肖长华先生也向他亲授了《十八扯》《选元戎》等。学习的同时,常演全部《姚刚》《上天台》《连环套》《通天犀》等戏。叶盛章向他亲授了《盗甲》《跑驴》《叫哥》等戏,又提出要他专工武丑;教花脸的先生也舍不得他。元和从“元”字辈学生中脱颖而出,在人才济济的富连成科班,他拼命吸收养料丰富自己,快出科时已成既能演净(铜锤、架子、武花脸),又能演丑(文丑、武丑),还能兼演武生等行当的多面手,先生们都夸他像父亲小奎官,科班内外也都对他刮目相看。十八岁出科,次年参加革命,先后在晋绥军区平剧院、延安联防军区平剧院、西南军区京剧院、总政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演员、导演,曾多次随中国艺术团出访。曾参与导演《红娘子》《北京四十天》《从开封到洛阳》等戏。在《钟馗嫁妹》《醉打山门》中不仅很好地刻画了钟馗、鲁智深的性格,在功架上也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美”的特点,经他再度发展、创新的《醉打山门》一剧,已成他的代表作。他在艺术上从不因循守旧,以锐意求新在戏剧界著称。在导演工作方面经验丰富、思路敏捷,不仅精通京剧,还多次导演话剧、歌剧,对宁夏的戏剧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话剧舞台上,曾在《红旗谱》和《最后一幕》中饰演重要角色。尤其是1950年代末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期间,在话剧《红旗谱》中成功刻画了反面人物冯兰池,深受演剧界的赞赏。1970年代又参加了电影《六盘山》的拍摄。1980年代两次应邀前往中央戏剧学院进行较长时间的讲学和话剧民族化研究工作。


他是团里的主要演员,和大家一起相继排演了一、二、三打《祝家庄》,他在“一打”中演石秀,武生应工;“二打”中扮李逵,架子花应工;“三打”中饰顾大嫂,刀马旦应工。他还演了18本《藏珍楼》,以武丑应工饰主角徐良。

1947年,随剧团转移到延安后,贺龙元帅很喜欢这批年轻人,成立了晋绥平剧院,在延安,他们创作演出了一些新编历史剧如《殊途同归》《嵩山星火》《古庙钟声》等,他在戏中担任主演并开始学习导演艺术,与刘元彤合作排演了《闯王三部曲》《红娘子》《从开封到洛阳》《北京四十天》等。

1955年,他随团调往北京,并入总政,同年随中国艺术团出访越南。1956年改为中国京剧院四团后,他调教员组工作,和同志们一道深入东海前沿、海岛边防慰问子弟兵,同年随中国艺术团出访缅甸。


1958年9月,随中国京剧院四团来到宁夏。


1981~1982年间,他应中央戏剧学院之邀,两次赴京执教,部分教材在《宁夏戏剧》刊物连载。


到宁夏后,除演员、编导工作外,同时还做行政管理工作,根据领导安排,先后到宁夏秦剧团、话剧团、歌舞团、越剧团及一些县级剧团帮助排戏或共同创作新剧目。他还担任过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戏剧家协会主席等社会职务。1996年,宁夏文联、文化厅在宁夏宾馆举行了“殷元和同志从艺六十周年暨七十寿辰庆贺会”。会场悬挂着“艺博古今,永寿康宁” 贺匾;和“编导演笃志一甲子,京秦话忘情七旬翁”的贺联;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赠送 “从艺六十春秋,生旦净丑满梨园;援宁三十六载,纺导演唱声高贺兰”贺词。作家张贤亮、画家张少山也为他题字、作画。

刘元鹏
1930生于北京,名武生刘伯扬之子,七岁坐科于富连成,师从刘盛通、张连福、雷喜福、王盛海等,入科所学剧目:《四郎探母》、《失、空、斩》、《大、探、二》、《击鼓骂曹》《伍子胥》等,为“元字辈”老生行中的佼佼者。出科后于1949年参加了西北军区政治部平剧团,后又组建了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为该院主要演员之一,此期间,进藏慰问筑路部队,后与总政京剧团合并,转业后成为中国京剧院四团,为该团主演之一。他唱腔讲究韵味,念白追求口齿清楚,身段优美萧洒,对余、杨、言、马、麒等各派,有很深的钻研和见解。1958年9月,随四团到宁夏,他聪慧好学,在现代戏《红旗谱》一剧中,参加唱腔设计并饰演严志和。他在《箭杆河边》中饰演的佟善田、《芦荡火种》中饰演的刁德一,刻画人物细腻生动,可称把人物演活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好评。他到二团后,除演出工作外,他还担任了新编剧目的编腔工作,如《敌后尖刀》《边塞晨夕》《火烧鬼子》《追煤》《一蓝花生》《松骨峰》等,1979年合团后,他又导演了《秦琼让印》《康熙访宁夏》《人鬼鉴》《大夏春秋》《孔繁森》等剧目。2000年与宁夏话剧团合作,由他导演的《东郭先生和狼》《石壕吏》京剧课本剧,参加了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并获特别奖。做为一名老生演员能编善导,难能可贵,在同行中也是为数不多的。

张元奎


中共党员,1926年出生于北京,少年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京剧,后入北京富连成科班(元字辈),工铜锤花脸。从师孙盛文等,1945年参加革命,先后在张家口实验平剧团、晋绥军区平剧院、延安联防军区平剧院、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任演员。1955年调中国京剧院四团,曾随中国艺术团出访。在延安时期,他与刘元彤、殷元和被贺龙同志亲切称为“延安三元”。他身材高大、魁梧,嗓音宽厚,主演的传统戏有《连环套》《战宛城》《普球山》等;并在《群英会》中饰曹操,《四进士》中饰顾读,《打严嵩》中饰严嵩,尤擅在《陆文龙》中饰演兀术一角;还曾在《芦荡火种》《林海雪原》《夺印》《白毛女》《南海长城》等现代戏中分饰胡传魁、许大马棒、陈瘸子、黄世仁、阿坚伯等正反面人物,刻画人物有鲜明的性格。由于他爱学习,善于思考,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业务才能,先后被任命为宁夏石嘴山市京剧团团长、宁夏戏曲训练班主任、宁夏秦腔剧团团长、宁夏京剧团团长兼党支部书记等职务。他担任团长期间,带队赴云、贵、川、山东等地巡演,他与李蓉芳合演的《霸王别姬》,场场必演受到各地观众好评。

李荣安
宁夏京剧团挑梁小生,满族,中共党员。 1923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人丁兴旺的小康之家。八岁时与其兄李永华在家向陈富康学武戏,一年后入“长庆社”习武丑,经贾多才先生介绍,十四岁入尚小云办的“荣春社”。


入科后,仍工小花脸,后来师傅又让他改学武生,请来钱富川先生教他,后又改工程(程继先)派小生。他在荣春社一共学习了6年,1942年“大荣字”辈出科,他留科效力8个月后,与李盛藻、白玉薇、李洪春、李多奎、孙盛文等一起应邀到天津天宝戏院演出,从此戏约不断。四大名旦中他除了未与梅兰芳先生合作外,其余三位都有合作,他还搭过马、谭、杨、奚四大须生的班社;与李世芳、毛世来、张君秋、陈永玲、迟世恭、胡少安、李玉茹、言慧珠等也均有合作。李荣安曾跟从程继先先生习艺4年,所有文武小生应工之戏,无不经程师逐字逐句、一招一式精心指点,严格锤炼。程继先被梨园界推崇为当代小生鼻祖,艺术上独树一帜,以“程”派艺术名噪京城。前辈名小生叶盛兰,昆曲大师俞振飞等都曾拜列门墙,聆受教益,得其真传。程老先生桃李满门,而在造诣上能达到登堂入室、堪继程门衣钵者,非李荣安莫属。程先生常说:“小生是独立行当,从扮相到嗓子到文戏武戏表演的基本功全需具备,通过程先生的悉心教诲,他将京剧小生的表演艺术总结出一个小口诀,即:英、武、书、稚、美,媚、呆、逗、流、贫。简析之即:英为青年男子之气,切不可女性化;武即必须具备相当的武功基础,否则刻画人物必受局限;书指温文儒雅的书卷气;稚是说小生身上要有一点童稚的孩子气;美即风流倜傥、蕴藉飘逸的潇洒之气;媚是指青年男性的妩媚之气,而非少女少女之娇媚之气;呆是指迂腐书生不谙人情、不明世故的呆傻之气;逗即逗哏,有时耍起贫嘴比小花脸有过之而无不及,但须有分寸,不可令人生厌;流是指一定程度的“无赖”之气,但不过分;贫是指穷酸气,传统剧目中的小生角色大都是落魄公子、贫困士人。熟练掌握了这十个字的表演技巧,塑造小生角色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可见他用心之深。


他先后习学武丑、武生、旦角及小生,曾演出《挑滑车》《长坂坡》《蜈蚣岭》《战宛城》《泗州城》等戏,渐而以小生戏著称,1944年出科后在京、津一带演出,常单独演出的小生戏有《罗成叫关》《白门楼》《雅观楼》《辕门射戟》《八大锤》《镇潭州》《岳家庄》等。1952年参加总政京剧团,到宁夏后曾在《群英会》《吕布与貂蝉》《玉堂春》《凤还巢》《佘赛花》中分别饰周瑜、吕布、王金龙、穆居易、杨继业等角色。因他擅长刻画人物,演出颇受观众欢迎,他在《武大郎之死》《北京四十天》中扮演的反面人物西门关和吴三桂,性格鲜明,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此外他还曾在现代戏《白毛女》《林海雪原》中扮演赵大春和许福。

王天柱


山东定陶县人,1931年生,七岁开始随父学戏,十一岁登台,工武生。1948年拜著名京剧武生盖玉亭为师,同年随师一同参军。1950年经部队领导的介绍,向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学习了《洗浮山》《武松打店》《恶虎村》等传统戏,以后又陆续受到著名京剧武生高盛麟、李盛斌、钱宝森、王金璐、赵瑞春(厉慧良之师)及蔡宝华的指教,系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批优秀武生演员。他戏路较宽,长靠、短打、箭衣、猴戏都有较深造诣,曾主演《挑滑车》《长坂坡》《伐子都》《恶虎村》《武松》《三岔口》《金钱豹》《水帘洞》《四杰村》《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猎虎记》等传统剧目,并在本团排演的《红色卫星闹天宫》中饰男卫星及在现代戏《松骨峰》等剧目中饰演主要角色。他身手矫健,技艺娴熟,动作脆帅利落,曾随中国艺术团出访缅甸等国家。

郭金光
1921年出生北京,工武丑,父亲郭少华早年在北京三庆、从小父亲就让他随文春宝在高庙练功,后他进了虎坊桥附近的“兴志成”科班学艺。1932年,适逢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招生,他去报了名,三天后榜上有名,从此他进入中华戏校,为“金”字科学生,正式得名郭金光。进校后毕庭森老师看中他条件好,接受能力强,对他要求特别严格,不论什么跟头都是第一个给他开,在顶功上也给他下了很大功夫。因为他小时候腰、腿特别好,给他练了“双头人”的特技,即先拿好元宝顶,再以脚代手表演端盆、洗脸等动作,小孩子演来十分有趣,很得观众喜爱。为练这手“双头人”绝技,他着实挨了不少板子。他在学校还有个外号叫“八圈”,意思是他一翻旋子就是八圈。为他开蒙的陆喜才老师教他的第一出戏是《祥梅寺》,后来又学了《三盗九龙杯》《打瓜园》《时迁偷鸡》《三岔口》《金钱豹》及“八大拿”的戏等。在学校里,他在跟头上下的功夫最大,因为学了武丑,小筋斗就更为突出。他能翻加关前蹦、案头前蹦、小毛前蹦接原地干拔几个前蹦(俗称“下蛋”)、三个单蛮子三个前蹦、五个单蛮子一个前蹦、三个虎跳六个前蹦等各式各样的跟头,有些在舞台上已十分鲜见。为了掌握头顶倒立旋转的技巧,他苦学苦练,头皮上磨出了血印子,头顶都不长头发;为了增强腰和腿的力量,他把装着8斤铁砂的布袋绑在身上练功,半年后去掉砂袋,顿觉身轻如燕。他动作灵敏,筋斗别具一格,不仅速度快、角度准、姿势美,且轻如飞燕、落地无声。由于武功高超,身手不凡,年轻时便饮誉京、沪,人称“筋斗大王”。常演剧目和角色有《三岔口》(刘利华)《金钱豹》《泗州城》(悟空)《四杰村》(冯宏)《闹龙宫》(龟帅)《伐子都》(马童)《时迁偷鸡》(时迁)《武松打店》(小解子)等,由他扮演的大、小角色,尤以翻扑技艺高超而深得观众赞赏。他兼具南北派特点,其《三岔口》独树一帜,有个人风格,且不与任何人雷同。在上海名气很大,特别有戏缘。 1939年因经费戏校宣告解散。不久,他开始与李盛斌在北京剧场演出,剧目有《伐子都》《铁公鸡》《花蝴蝶》《四杰村》等,此间他还与梁慧超、骆连翔、傅德威在北京合作演出《金钱豹》。1940年,他与傅德威随李宗义的剧团到天津天宝剧院演出,同时与梁秀娟在天津新中央戏院演出《汉明妃》《盘丝洞》等,返京后又随陈富瑞、贺玉钦、郭少衡、云燕铭去烟台演出了半年。1941年,郭金光随贺玉钦来到上海,同去的还有张春华、陈永玲、王铁侠、郭元汾等,这一去便留在了上海。他与贺玉钦在天蟾舞台演出了《花蝴蝶》《四杰村》《铁公鸡》《金钱豹》《伐子都》等剧目,一出《金钱豹》使他声名大噪,上海戏迷开始注意到这个来自北方的小个子武丑演员。后李少春到上海演出,陈富来专门接郭金光回天瞻舞台为李少春配演《金钱豹》,因为上海观众十分认可郭金光在这出戏中扮演的猴,非他不看。在陈富来的一再挽留下,郭金光留在天蟾舞台当了基本演员,他在上海翻跟头翻出了名,拥有了一大批推崇他的基本观众。上海观众甚至认定无论什么好“角”来沪演出《金钱豹》,其中的“孙猴”非郭金光莫属。剧院老板为迎合观众心理,在剧场外面的水牌上郭金光的名字之前加上“跟头大王”四个字,一举叫响。


天蟾舞台不断约请名角加盟,他先后与唐韵笙、李少春、童芷苓、杨荣环、盖叫天、高盛麟、李仲林、李丽芳等著名演员同台献艺,除《金钱豹》里的猴和戏中所有的马童均由他饰演之外,他还担当了《水帘洞》里的王八,《水擒史文恭》中的阮小二、阮小五,《打店》中的解差,《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他扮演的马童不仅跟头翻得绝,还特别注意与主演的配合,跟头的落点恰好到处,与主演红花绿叶、相得益彰。由于他技艺高超,又有很好的稳定性,众多名家都愿意与他合作,上海观众对他的喜爱日增,当他的一连串绝跟头眼花缭乱地出现在舞台上时,观众叫绝之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直到1984年他随宁夏京剧团在上海演出《三岔口》,上海观众仍以极高的热情欢迎他这位阔别三十多年的“筋斗大王”。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天蟾舞台的地下党员林鹏程组织演员到虹口慰问解放军,李万春耍单刀,李仲林耍叉,吴鸣申耍棍,郭金光翻小跟头,分别展示了各自的拿手技巧。上海解放后,郭金光两次参加在虹口大戏院为陈毅市长的演出。1952年,参加总政京剧团。加入总政后,他先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中国艺术团五次出访。1953年,他参加了贺龙将军率领的中国艺术团赴朝慰问志愿军的演出。1954年,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东欧国家,他的主要剧目是《三岔口》《夜袭》《闹龙宫》,他本人荣获罗马尼亚“星”勋章、捷克斯洛伐克“伏契克”反坦克奖章和波兰“红十字”金质奖章,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55年,赴波兰参加世界第五届青年联欢节,演出《闹龙宫》,荣获金质奖章。同年又随中国艺术团出访缅甸。1956年,他再次代表祖国出访埃及,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1957年,他在新编神话剧《红色卫星闹天宫》中扮演玉兔一角,在武打中运用了出场套圈接扔圈、虎跳接圈走前蹦、叠巾套圈等技巧,把跟头、道具、藤圈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新奇、惊险、有趣的表演受到欢迎和好评。

1958年,郭金光随团来到宁夏。当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西北五省戏剧会演中,他在《雁荡山》中扮演的号兵,以神奇的小跟头迷住了西安的戏迷,也赢得了西北同行的钦佩。郭金光不但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一个称职的教员,为青年人指教,奉献余热。还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按摩医生。

张正武
中共党员,1929年生于天津,京剧艺人之家,十岁经沈延臣介绍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先习刀马旦,后改武丑。曾师从武丑李盛佐学习《三盗九龙杯》《时迁偷鸡》等戏,毕业后与盖叫天之子、著名武生张翼鹏有较长时间的合作,同时拜韩树堂为师兼学武生戏。1949年参军,历经:总政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四团,宁夏京剧院(团)。他先后多次出访欧亚多国,因主演猴戏被誉为“国际猴”。1955年随中国艺术团赴第五届世界青年节,因在《闹龙宫》中饰演美猴王而荣获金质奖章。在《闹龙宫》中,他饰演的美猴王,随着幕后一声“好大水”上场亮相,一个小趋步十个“虎跳前扑”翻到台口,然后接“串小翻”翻回去,再接“串按头”扣前扑翻出亮相,这上场后的三番翻赢得滿场彩。


1958年四团调宁夏,因他腰椎骨折暂留京养病,医生断言不能重返舞台,最终仍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重返舞台。他除演出工作外,一度曾先后教授58级、60级、71级,还被派到各县剧团进行辅导。他还擅长自己做“把子”如刀、枪、锤、鞭等,在剧中自己用的锤,就是他自己做的。1980年,52岁的他随团出省巡演,一出《十八罗汉斗悟空》连演一百多场一人演到底。他扮演的孙悟空充分发挥了武丑和武生帅、漂、溜等特点,把“齐天大圣”刻画得惟妙惟肖,至到临终前一块钢板还留在腰中。

舒茂林


1931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满族,七岁入天津稽古社,曾向李兰亭、尚和玉、娄廷玉习武生,后一度向苏连汉等学花脸,所学剧目:《翠平山》《连环套》《落马湖》《林冲夜奔》《状元印》《挑滑车》等。1943年科班被迫解散,他一面练功,一面在童芷苓家学习花脸戏《二进宫》《捉放曹》等剧目,并在叶盛兰剧团参加演出,1949年加入西北军区政治部平剧院,后为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又师从陈富康、赵瑞春专工武生,他功底扎实,扮相威武英俊,身段漂亮大方,长靠、短打均能,更以长靠见长。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长坂坡》《铁笼山》《雁荡山》等,在西南京剧院时,进藏慰问筑路部队,1955年与总政合并,转业后为中国京剧院四团,为团中主演,曾出国访问演出多国。1958年随团来宁,常演剧目有《挑滑车》《雁荡山》《英雄义》《宏碧缘》《长坂坡》《七侠五义》等,现代戏有《林海雪原》《红旗谱》《杜鹃山》《八一风暴》《奇袭白虎团》等剧目。在他担任业务科长期间,指导过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白虎团》《杜鹃山》《龙江颂》《八一风暴》及《逼上梁山》的执排工作。1980年赴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班进修,1981年后兼任导演工作。由他导演的剧目有《红娘子》(复排)《将军志》《三伏马天武》《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等。是一位深受尊重的长者。

刘顺奎
生于1920年,先后师从许沙臣、李宝魁等,擅长硬里子老生,曾与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合作。1952年参加总政治部京剧团,转业后为中国京剧院四团主演,从此长期与李鸣盛同台合演,绿叶扶红花,为演出增色不少。他嗓音雄厚、明亮,表演朴实无华,是难得的主要配角演员。分别在《文昭关》《奇双会》《捉放曹》《罢宴》《岳母刺字》中饰演东皋公、李奇、吕伯奢、寇准、岳飞等角色,行内称“硬里子”。是本团惟一的里子老生,专此一工,现在全国界内几乎没有,比如《文昭关》中的东皋公、《碰碑》中的杨六郎,类似这样的角色非他莫属。1958年随四团来宁,除日常演出传统剧目外,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演郑老万,《威虎山》中饰演猎户老常,《蝶恋花》中饰演老倌等,虽然都是配角,但由他演来不同一般,他能把传统程式中唱、念、做,有机的运用到现代戏人物中,郑老万的苦大仇深,一心向往共产党和与温七久的斗争,表演层次分明。猎户老常的憨厚耿直,当知道杨子荣的身份后,一句:“好,我们爷儿俩给你们带路”时,必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老倌虽出场不多,被逼而死摧人泪下感人至深。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1990年,以古昔之年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演出,与李呜鸣盛合作演出《碰碑》,这是他最后一次展现在北京舞台上。
盖玉亭
1905年生于北京。原名郭雨顺,他的叔叔郭喜庆是北京“富连成”首科“喜”字辈学生,七岁进入“富连成”学戏。行当文武花脸。曾三进三出“富连成”,最后因感染疥疮回家休养,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富连成”。 9岁时,取艺名月楼,跟叔叔应邀到海参崴演出。这里有位女武生,她见月楼人长得精神,便与叔叔商量把月楼给她做徒弟。月楼随女武生改学武生,她课徒极严,使月楼在少年时代便打下了坚实的武功基础。后来叔叔又带他来到哈尔滨,这时月楼已能上场扮演一些角色。随着年事的增长,月楼的技艺日渐长进,《摩天岭》《独木关》《武松杀嫂》等已成他的常演剧目,而且很受观众欢迎。


年轻的他身材适中,扮相英俊,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能戏甚多,长靠、箭衣、短打均能胜任,作为武生,他还具备了冲、猛、漂、帅等特点,所以内行外行对他都很欣赏,随着技艺的长进,18岁时应隆春戏院老板侯八之邀,跟叔叔来到长春,戏院门口用斗大的字挂出了“特邀大武生盖玉亭主演”的招牌。叔叔对侯八说:“既然你已请来了大武生盖玉亭,还请我们干什么?”侯八对叔叔神秘地一笑,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侯八原先请的是在东北一带极有声望的名武生张玉亭,但张玉亭嫌隆春戏院地处偏僻不卖座,去了另一家地处繁华街面的剧院。于是侯八想出了这个主意,“盖玉亭”就是月楼。这一招果然见效。观众听说隆春剧院来了能盖过张玉亭的新角儿打炮,纷纷慕名而来,第一天《收姜维》,第二天《金钱豹》,过硬的戏码和出色的技艺,使月楼一炮打响,从此隆春门庭若市,张玉亭去的那家剧院日渐冷清,他很快离开了长春。从此,月楼正式更名盖玉亭。叔侄俩又应邀前往哈尔滨,在这里又和张玉亭打了个对台,盖玉亭以优势胜出,张玉亭再次悄然离去。此后,盖玉亭的足迹陆续延伸到天津、上海等地,技艺越来越精,名气越来越大,盖玉亭在艺术上收获颇丰。


1927~1931在上海演出的4年间,他以身手不凡的精湛技艺蜚声剧坛,得到了上海观众的接待,结下了深厚的感情。1930年他在丹桂第一台和著名演员蓉丽娟(杨秋雯)、刘筱衡、陈筱穆、筱兰芬、张韵楼合作演出的新编连台本戏《开天辟地》轰动一时,他在剧中扮演的嗤尤一角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经常参加连台本戏的演出,他参演的《艳阳楼》《恶虎村》《铁公鸡》《战冀州》《挑滑车》《广泰庄》《伐子都》《铁笼山》《嘉兴府》《四杰村》《怀都关》《金钱豹》《落马湖》《三江越虎城》《连环套》《长坂坡》《战宛城》等传统剧目也很受欢迎。1930年春节前,盖玉亭还参加了由上海梨园公会会长周信芳先生主持的“救济贫苦同业”大义务戏的演出,上海13个戏班的主演悉数出场,名流荟萃,盛况空前,丹桂第一台的主演是他和蓉丽娟。在周信芳亲自执排的《大观园》中,他和刘汉臣、高雪樵、王虎臣等名武生、名老生不计牌位,不计角色大小饰演太监,在上海戏剧界留下了一段佳话。


在上海演出期间,盖玉亭受到了海派艺术的深刻影响,向海派艺术家学习了一些海派戏,还结识了以演关羽戏而驰名的小麻子(李吉来),跟他学了一些“老爷”戏,为日后演关羽戏打下了基础。1931年,盖玉亭重回天津,在中原公司演出数月后又转场大舞台,与谭富英同台演戏。不久又辗转大连、哈尔滨,奔波于东北各地。在长春期间,他结识了当时与周信芳、马连良并称“南麒北马关东唐”的著名文武老生唐韵笙,在艺术上吸收了唐韵笙的一些特点,使自己的表演风格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关羽戏方面,他将李吉来的南派演法与唐韵笙的关东演法融为一体,十分吸引观众。他演的海派戏《吴汉杀妻》《七擒孟获》等也受到了唐韵笙的教益,亦文亦武的表演,深得观众赞赏。

1947年,仲曦东同志亲自写信邀他参军,接信后他毅然加入九纵平剧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名文艺战士。当他看到部队里演戏的服装、道具不够用时,毅然将自己多年来用血汗购置的戏箱全部无条件交公,这些行头价值连城,满满地装了一部十轮卡车。1949年初,他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京剧团改编为三野七兵团京剧团,驻在杭州。他不仅是团里的主演之一,还担负起培养年轻人的工作。团里排《闯王进京》,因角色需要,他重拾花脸老本行,扮演大将刘宗敏;排《快活林》他则扮演施恩,还经常演出拿手戏《拿高登》等。1950年,因三野九兵团需要主演和教员,他奉调到九兵团工作,9月又随九兵团京剧团赴上海演出,其后北上慰问部队、慰问志愿军。1952年七兵团京剧团奉调进京,组建总政俱乐部实验京剧团,第二年盖玉亭调到该团从事教员和演员工作。此时他已年近半百。1955年,总政京剧团与西南军区政治部京剧院合并改建为中国京剧院四团,任教员组组长,为培养青年演员尽心尽力。

1958年9月,他随四团来到宁夏。担任了宁夏京剧院学员队长,主教五八级学员。在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下,他带着孩子们长期在院子里露天练功、排戏。为了让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他都认真对待,极其负责。他常说,年轻人都是我的学生,谁学我都教。”他身为一代名优,又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团里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对此他总是有求必应,诲人不倦。在总政京剧团期间,他的学生有王天柱、刘松超、石铁梁、刘昭伦等;到四团和宁夏后,他又先后教了舒茂林、李韵章、张元志、义维华、钱振国、刘海生、班增奎等人。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为党的文艺事业勤学苦练。到宁夏初期,他还一度为宁夏越剧团的演员教授基本功,为宁夏秦剧团培养青年演员。因此他不仅在宁夏京剧界享有极高威望,在宁夏各地方剧种的演职员中,也堪称德高望重。他先后为团里的中青年演员教授了《石秀探庄》《艳阳楼》《盘肠战》《铁笼山》《伐子都》等一批优秀的传统剧目。1959~1961年,他演出了《古城会》《连营寨》《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饰关羽)等剧目。1962年初,他与梁连柱、樊富顺两位老师合作,为学生们示范演出《古城会》,颇得内外行好评。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上舞台。1981年3月,宁夏戏剧家协会在银川举办中青年演员学习班,聘请区内著名戏曲艺术家讲课,盖玉亭也在其中。他向与会者传授了自己演关羽戏的心得体会,受到了中青年演员的欢迎和赞赏。当年6月23日,《宁夏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盖玉亭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我是共产党员》一文,宁夏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出了这篇文章。